儀式感
每天早上自己磨豆煮咖啡已經有20多個年頭了,經驗告訴我,電動磨豆機比咖啡機更耐用,平均一台磨豆機可以用上十年,目前正使用第三台,每次約莫三十秒的刺耳磨豆聲,伴隨著咖啡香氣飄出,豆子就磨好了,在喝咖啡這件事上從沒感受過什麼叫"儀式感",直到今天。
我從家裡帶來的咖啡喝完了,本想出門買杯拿鐵,但想想要不來試試用手搖磨豆機磨麝香貓咖啡豆,看看能否激蕩出另一種風味來。
但風味還沒能感受到,第一個感受是"手好酸啊",果然儀式感很厚工,原來所謂細緻就是"慢慢來",每個步驟都講究著經典,耐著性子花時間沖出一杯手沖咖啡,人不優雅也都優雅起來了,原來這就是生活的儀式感嗎?
到底儀式感是什麼?花時間去營造生活滋味就是儀式感嗎?記得曾經看過一段話"有儀式感的家庭,更容易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來,也有很多人談起儀式感會搬出村上春樹說過的話,他說:儀式感是件很重要的事。
大多數的人聽到村上春樹的名號,通常也就不會反駁了,村上春樹都這麼說了,但儀式感到底是那裏重要呢?讓我想起一個在日本唸書的朋友曾跟我說過的話,他說要讀懂日本文學必須先了解他們的文化與民族性。光是這點大概就可以理解村上春樹為什麼會說出"儀式感是件很重要的事"這樣的話來,相信喜歡去日本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,日本對於傳統還有祭典文化的重視與參與是全國性的,無怪乎儀式感對於他們來說普遍是很重要的。
但在台灣則是常聽到"儀式感"是商人為了增加民眾消費慾望而喊出的口號,或許有些東西的確是如此,但若在繼續深入觀察,那些對生活中大大小小儀式總是嫌麻煩說不必要的人,久而久之的確很難從生活中感受幸福了,因為,什麼都不必要了。
或許,家庭儀式感是一種凝聚力,可以讓家裡的每一份子學習重視相處的時刻,在彼此相伴的日子一起做一件事,共同創造回憶,也是一種珍惜,要不,家跟宿舍一樣,大家各自待在自己的房間裡,滑著各自的手機? 體會各自的幸福感嗎?
是,村上春樹說的對,儀式感是件很重要的事,尤其是"家庭儀式感",讓我們互相凝聚與珍惜。